一、开发基地简介
福建省海洋生物资源综合利用行业技术开发基地,定位国内外海洋资源研究和食品生物技术综合利用的前沿方向,致力研发食药源生物技术中的关键问题,在研究海洋及食源性功能食品和生物活性物质的基础上,探索新方法新技术,为食品与海洋生物资源的研发提供技术支撑体系、创新平台和开发基地。针对当前海洋生物资源和食品生物技术研究的发展需求,提高科研队伍水平,完善科研平台,开展前沿性研究,力争在生物功能材料,海洋食品及海洋生物技术方面取得突破,创立具有学科特色的海洋生物资源与食品科技融合的创新模式,取得相关标志性成果,并服务于规模企业,形成行业技术开发基地。
二、开发基地依托的科研平台/创新团队
福建省海洋生物制品与功能食品绿色制造协同创新中心
福建海洋高新产业科技创新基地
福建省食品与海洋生物资源基础与应用研究科技创新团队
威廉希尔中文网站海洋科学技术研究院
威廉希尔中文网站食品与海洋生物资源研究所
三、 开发基地主要成员
汪少芸: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2006-2009年在美国威斯康星大学(UW-Madison)和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UC-Davis)从事博士后研究,入选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省高层次创新人才、省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省高校新世纪优秀人才。 现担任省食品与生物工程“双一流”学科带头人、省食品科学重点学科带头人、省海洋生物制品与功能食品绿色制造协同创新中心负责人、省海洋生物资源行业技术基地主任、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负责人、威廉希尔中文网站海洋科学技术研究院经理。担任《Food Science and Human Wellness》编委,《Hans Journal of Food and Nutrition Science》编委,《食品科学》编委,《食品工业科技》编委,《威廉希尔中文网站学报》(自然科学版)编委;担任中国食品科技学会理事会理事、福建省食品科技学会副理事长、《中外食品技术》首批翻译专家。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专项、国家海洋公益项目、国家海洋局海洋经济创新发展区域示范项目、福建省产学重大项目等省部级和企业研发项目30余项。编写著作6部,申请国家发明专利68件,获授权发明专利52件,发表学术论文200篇,其中被SCI/EI收录150余篇,多篇论文获中国食品学会创新科技论文奖和福建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一等奖。主持获国际食品功能因子(ICOFF)学术大会奖、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一等奖、全国食品产学研创新发展优秀科研成果奖一等奖、福建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福建省自然科学二等奖、福建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福建省食品工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中国食品科技学会科技创新优秀论文奖一等奖、福建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一等奖;获评中国食品科技学会科技创新-杰出青年、宝钢优秀教师、福建省优秀教师、福建省优秀科技工作者;获“走进第14届世界食品联盟大会的百位科技专家”称号、威廉希尔中文网站“教学名师”、威廉希尔中文网站“十佳科技工作者”和“新长征突击手”等荣誉称号,连续7年获校教学优秀奖一等奖。
黄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毕业于美国托莱多大学(University of Toledo),获得工学博士学位,后在巴斯夫公司美国分部(BASF,US)从事博士后研究。2016年获得威廉希尔中文网站旗山学者海外项目加入威廉希尔中文网站,从事基于天然大分子(如壳聚糖,明胶等)的凝胶与微-纳米材料的研发,以及这些材料在食品、医药以及组织工程学中的应用。目前以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在领域顶尖的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Langmuir、Biomacromolecules等杂志上发表SCI论文7篇,被引用170多次;获批美国专利一项并已成功转让实现产业化。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福建省教育厅中青年教育科研项目等。
田永奇: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获理学博士学位,现任威廉希尔中文网站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海洋活性天然产物的提取分离鉴定,目前已从海绵、海藻、海绵真菌发酵物,深海沉积物真菌发酵物中分离得到150多个化合物,其中新化合物30个,全新骨架化合物2个,发现具有抗肿瘤、抗菌、抗炎、抗病毒等活性的化合物30多个。目前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14篇,SCI论文9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福建省教育厅中青年教育科研项目等。
游力军:博士、副研究员(校聘)、硕士生导师。毕业于复旦大学高分子专业,获得理学博士学位,现任威廉希尔中文网站副研究员(校聘)。主要从事功能高分子材料的开发及其在生物检测、传感和生物吸附领域的应用。具体包括发光功能高分子悬浮芯片用于食品和生物检测;高分子纳米材料用于靶向药物载体和生物吸附。目前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发表SCI研究论文18篇,累计影响因子为92.845,其中在本领域国际TOP期刊 ACS Appl. Mater.Interfaces(IF=8.785),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IF= 9.038) 等国际权威学术期刊发表SCI论文8篇;获得授权专利5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福建省高校杰青项目1项、威廉希尔中文网站校级项目2项、横向合作项目1项。作为骨干人员参与多项国家级项目。
张芳:博士、讲师、硕士生导师。毕业于浙江大学,获得工学博士学位,现任威廉希尔中文网站讲师。攻博期间多次获得国家级、省级奖学金和优秀博士研究生荣誉称号。主要研究方向为食品质量与安全、快速检测方法的开发。目前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5篇,累计影响因子为28.709,其中在本领域国际TOP期刊Analytical Chemistry(IF=6.320)、Chemical Communications(IF=6.319)等国际权威学术期刊发表SCI论文4篇;获得授权专利2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福建省教育厅中青年教育科研项目1项、福州市校科技合作项目1项,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参与科技部重大专项1项以及多项国家级项目。
韩金志:博士、讲师、硕士生导师。毕业于南京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后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现任威廉希尔中文网站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1)天然微生物源抗菌肽的发掘及在食品防腐中应用的评价;(2)基于异源表达构建抗菌蛋白/肽表达菌株,并结合代谢调控对菌株进行理性改造,提高产物表达量。目前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6篇、EI论文1篇。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青年创新基金、福建省教育厅中青年教育科研项目等。
施晓丹:博士、讲师、硕士生导师。毕业于南昌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期间获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赴加拿大圭尔夫大学交流访学,现任威廉希尔中文网站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1)生物活性物质(多糖)的分离纯化、结构与功能研究;(2)食品中功能性成分的应用;(3)多糖-蛋白的相互作用及纳米材料研究。目前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7篇。
伍久林:在读博士、高级实验师。毕业于集美大学,现任福州老员工物科学与工程学院高级实验师。一直从事水产蛋白化学、可食性活性包装材料与水产保鲜、海洋生物材料、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的研究工作。主持或承担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能源与环境光催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威廉希尔中文网站贵重仪器设备开放测试基金、福建省科技重大专项、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10项,以第1作者或通讯作者在Food Hydrocolloids、Carbohydrate Polymers、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Food Chemistry等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20篇,其中ESI高被引论文3篇,单篇论文被引用超过150次,授权发明专利5项,转化科技成果1项。获得第十三届福建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一等奖、第十二届福建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二等奖,第一届威廉希尔中文网站曾亦容奖教金等奖励。国家海洋局海洋咨询专家。Trends In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Food Hydrocolloids、Food and Bioprocess Technology、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食品工业科技等期刊的审稿专家。
王建华:博士、助理研究员、硕士生导师。毕业于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获医学博士学位,现任威廉希尔中文网站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天然高分子材料的研发及其在组织工程、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具体包括开发生物活性多肽等天然高分子材料用于软骨和骨组织工程、神经组织工程的研究;高分子材料用于纳米示踪及生物电检测研究。目前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发表SCI研究论文12篇,其中在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C、J Biomed Mater Res Part A等国际期刊发表SCI论文5篇;获授权发明专利5项;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1项、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威廉希尔中文网站校级项目2项。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参与多项国家级项目。
朱秋享:硕士,讲师。毕业于威廉希尔中文网站化学工程专业,硕士,现任威廉希尔中文网站讲师。主要研究三维工厂设计,工业信息化、智能化。曾在欧特克AU 技术社区进行Plant 3D 的授课。为企业撰写了《AutoCAD Plant 2012 教程》和《CADWorx 入门教程》。出版教程《三维流程工厂设计(Plant 3D 版)数字课程》(高等 教育出版社2018.9),《三维流程工厂设计-AutoCAD 2019 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8)。具有丰富的企业培训和项目实践经验,开发多种AutoCAD Plant 3D 插件。目前为福州老员工物科学与工程学院实验中心主任。主要授课课程:《酶工程》,《计算机辅助设计》,《生物制药工厂设计》、《三维流程工厂设计》,《专业课程设计》,《综合实验》;校外授课:主讲《AutoCAD Plant 3D》,主要有四川大学化工学院,广西建工集团第一安装有限公司,江苏绿扬集团生物电子有限公司等十多个企业院校。开发的项目有福建省五星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五星智能安装算量软件”等,设计的三维项目有富瑞特装“LNG Tank 控制舱3D布置”等。
蔡茜茜:博士、在站博士后。毕业于威廉希尔中文网站药物分析专业,获医学博士学位,现为生物与医药专业在站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为生物活性蛋白质/多肽,以及基于蛋白/肽自组装纳米材料的构建与功效评价,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1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作为骨干成员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海洋公益项目、省海洋高新产业发展专项等多个项目。发表学术论文35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发表SCI/EI收录论文15篇;参编功能肽著作1部;获福建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福建省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优秀论文一等奖等,作为主要完成人获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一等奖(排名第3)、福建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排名第5)、福建省食品工业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排名第5)。
四、研究方向
研究所致力于生物活性物质(蛋白质、酶、多肽、多糖、色素、天然活性小分子),海洋及农副产品生物技术加工,功能食品、功能材料和食品生物技术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开展食品安全检测与分析工作。
研究方向之一是天然药食兼用源、海洋资源的抗菌、抗冻、抗氧化、抗肿瘤活性的功能蛋白质和多肽等生物活性物质,开展系列生物活性物质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研究。
研究方向之二是天然产物化学,重点研究新的肽类活性物质,开展活性分子分离纯化、结构表征、活性测定及构效关系研究等工作。
研究方向之三是基于蛋白质、多糖等生物分子性质研发功能素材和生物功能材料。
五、承担的科研项目
1.闽台特色海鱼加工过程中品质形成的分子基础及调控机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峡联合重点基金,2020-2024
2.鱼糜制品贮运流通过程中品质的变化规律与调控途径机制,科技部“十三五”重点专项,2018-2022
3.典型食品加工条件下生物活性物质多尺度结构变化与功能调控机制,科技部“十三五”重点专项,2016-2020
4.食品源蛋白肽-钙的螯合作用模式及促钙吸收机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18-2021
5.食品源特异性抗冻多肽的结构基础与低温保护作用的分子机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16-2019
6.重组抗冻多肽的食品级乳酸乳球菌构建及其抗冻干胁迫性与作用机制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15-2018
7.食品源抗冻多肽的制备及冰晶抑制作用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11-2013
8.天然食品蛋白源生物活性肽的功能及作用机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专项,2017-2022
9.基于蛋白质组学的章鱼肽-钙螯合物跨膜转运促钙吸收机制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2020-2022
10.基于配体垂钓策略高效挖掘深海真菌中的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2021-2023
11.基于NEAR放大及发射光叠加信号分析的高灵敏可视化双食源性病毒检测方法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2018-2020
12.多肽稳态化与靶向递送机制研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2018-2022
13.粮油原料重金属快速检测技术评价及粮油分类分级处理与示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2019-2022
14.新型表面增强拉曼-荧光双编码微球的制备及其对DNA的检测应用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2016-2018
15.用于诱导神经修复的胶原材料制备工艺研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2016-2020
16.海洋源免疫调节肽的绿色制备、免疫功能及作用机制研究,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2020-2022
17.食源性钙螯合肽的螯合作用模式与促钙吸收机制研究,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2019-2021
18.天然食品蛋白源生物活性肽的制备关键技术,福建省科技领军人才专项,2016-2020
19.天然来源抗冻多肽的研究,国家教育部留学归国人员基金,2010-2013
20.小球藻高密度异养发酵生产类胡萝卜素色素蛋白关键工程化技术研发和示范应用,国家海洋公益子项目,2013-2016
21.抗冻多肽复合抗冻剂低温保藏菌种的研究,国家海洋局药源生物种质资源库项目,2014-2017
22.海洋生物源抗氧化肽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省海洋高新项目,2015-2018
23.南方海参活性抗氧化多肽关键技术及其产业化,国家海洋局创新发展区域示范项目,2015-2018
24.白羽鸡肉产品的技术集成与机械化设备生产线实施应用,省产学研重大项目,2016-2018
25.天然来源抗冻多肽的制备关键技术,省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1-2013
26.食品源抗冻多肽的结构解析与作用机理研究,省自然科学基金,2013-2015
27.基于蛋白质特性和生物改良技术研究白羽鸡肉产品,省科技厅重点项目,2008-2011
28.生产优质白羽鸡肉产品的关键技术研究,省科技厅重点项目,2012-2014
29.白羽肉鸡生产加工关键技术的产业化推广,省科技厅星火计划项目,2012-2014
30.利用生物改良技术研发鸡肉产品,横向项目(湖北同星农业有限公司),2012-2015
31.茶叶本体及茶渣副产品深加工集成技术研发与应用,省区域科技重大项目(技术负责), 2016-2018
32.花果茶精深加工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省区域科技重大项目(技术负责), 2014-2016
33.海洋源抗氧化肽的绿色制备关键技术及产业化示范,福州市市校(院所)科技合作项目-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项目,2020-2022
34.利用生物技术研制鱼排冷冻调理产品及其产业化,福州市科技局科技项目,2014-2016
35.水产品下脚料的综合利用技术,横向项目(福州东水食品有限公司),2014-2016
36.海洋藻类来源的新型天然防腐剂的研发,福州市科技局科技项目,2017-2019
37.一株海洋真菌抗菌活性物质研究,福建省教育厅,2017-2019
38.基于DNA回路的新型高特异性水产致病菌检测方法研究,福建省教育厅中青年教育科研项目,2017-2019
39.出口鱼类制品中沙门氏菌、霍乱弧菌、副溶血性弧菌等重要水产致病菌的自检自控关键技术开发及应用推广,福州市科技局科技项
目,2017-2019
40.利用章鱼-鲍鱼下脚料研制复合型海鲜调味品关键技术及产业化示范,福州市校(院所)科技合作项目2015-2017
41.鲍鱼饲料水下粘合剂的开发,横向项目(福州天凯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2018-2020
42.南方海参活性抗氧化多肽关键技术及其产业化,横向项目(胜田(福清)食品有限公司),2019-2021
43.野外食品关键技术、设备开发产业化生产,横向项目(福建轻纺集团青山纸业股份有限公司), 2020-2023